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烂肉食品安全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烂肉食品安全问题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烂肉食品安全问题

【百度百科】6·23富顺小学食堂被举报使用劣质肉事件

6·23富顺小学食堂被举报使用劣质肉事件是2025年6月23日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的食品安全事件。当日多名家长发布视频反映该校食堂猪肉、精排存在问题,富顺县教育体育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封存涉事食材并抽样送检 [1-2] [5]

经调查,涉事肉类由鲲鹏商运公司通过顺康食品公司和古氏配送中心向无照经营户赵某采购,其中精排系宰杀后搁置时间较长且运输未采用冷链设备,导致不新鲜,但检验检疫证明齐全。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与自贡检验检测院检测显示挥发性盐基氮指标未超出国家标准。官方暂停鲲鹏商运公司供应资格,封存古氏配送中心现存食材,对涉事企业及赵某立案调查,并对华英实验学校、县教体局及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停职检查。同时成立食材供应专班保障学校供餐安全 [3-5]中文名6·23富顺小学食堂被举报使用劣质肉事件发生时间2025年6月23日发生地点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

目录

  1. 1事件经过
  2. 2事件回应
  3. 3事件处置

事件经过

播报

编辑

2025年6月23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多位家长发布视频称,该县华英实验学校食堂给学生吃的肉是劣质品 [2]

事件回应

播报

编辑

2025年6月23日,四川自贡富顺县教育体育局通报:6月23日早上,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时,有家长质疑食材质量。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已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将家长质疑的原辅料就地封存,目前自贡检验检测院正在检验检测。教体局正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后续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1]

2025年6月23日,富顺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天上午该局获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了现场调查,现在涉事食材已封存并抽样检测,详细情况还需要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出具 [2]

事件处置

播报

编辑

2025年6月24日,四川自贡富顺县融媒体中心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6月23日,针对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食堂猪肉、精排质量问题,县委、县政府已成立由纪委监委和教育体育、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核查情况

6月23日,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食堂当天采购的猪肉、精排存在色泽暗红、有异味等问题。经调查核实,学校于2024年8月与富顺鲲鹏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商运公司)签订食材配送合同。鲲鹏商运公司的肉类供应商有2家,即四川顺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康食品公司)和富顺县古氏鲜肉配送中心(以下简称古氏配送中心)。6月23日配送学校的151斤猪肉、260斤精排由顺康食品公司和古氏配送中心提供。

6月23日凌晨1时许,古氏配送中心向顺康食品公司采购白条猪肉。2时30分左右,古氏配送中心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普通厢式货车,将白条猪肉送至古氏配送中心进行分割。4时50分,古氏配送中心又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普通厢式货车,将上述分割好的猪肉、精排送往鲲鹏商运公司。7时05分,鲲鹏商运公司使用冷藏车将151斤猪肉、110斤精排送达学校。

古氏配送中心于6月22日18时向无照经营户赵某订购150斤精排。23日凌晨4时左右,赵某在农贸市场购得生猪宰杀时间为22日21时左右的150斤精排。23日凌晨5时许,赵某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仓栏式货车,交给古氏配送中心送至学校。

调查发现,古氏配送中心向无照经营户赵某采购了宰杀后搁置时间较长的精排,且在采购运输过程中未采用冷链运输,导致部分精排出现不新鲜特征。购买的猪肉、精排均具有有效检验检疫证明。鲲鹏商运公司供应其他单位的食材未发现异常。执法人员将学生家长反映有问题的精排、猪瘦肉、带皮肥肉分别取样,送至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和自贡检验检测院检测,挥发性盐基氮指标(食材新鲜度评价指标)两次检验结果均未超出国家规定标准。

二、处置情况

(一)已暂停鲲鹏商运公司所有合同学校食堂供应资格,封存古氏配送中心的现存食材,立即对两户企业及无照经营户赵某开展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从严从快依法处置。同时,成立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工作专班,坚决确保食材安全正常供应。

(二)立即对涉嫌履职不到位的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县教育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停职检查。

(三)由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单位和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搜狐】四川一学校被曝用臭肉?3条措施平息众怒 

四川一学校被曝用臭肉?3条措施平息众怒 

2025-06-23 17:46 

发布于:山东省

6月23日,四川自贡富顺县教育体育局的一则通报,让“华英实验学校食堂食材争议”有了初步进展:家长质疑的食材已被就地封存,专业机构正检验检测,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这则通报虽简短,却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面对“孩子的饮食安全”问题,官方的响应速度在提升,但公众的期待远不止于“封存”,更需要“透明”与“彻底”。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烂肉食品安全问题

一、“及时封存”是底线,但“信息透明”才是关键

从家长质疑到官方介入,此次事件的响应速度值得肯定:家长早上提出问题,当天即启动封存和检测程序,避免了问题食材继续流入餐桌。这种“零延迟”的应对,比“事后道歉”更能安抚家长情绪——毕竟,孩子的食品安全容不得“缓冲期”。

事实上,“透明”本身就是最好的“防腐剂”。2024年江苏某小学曾因“过期面包事件”引发争议,当地教育局在24小时内公布了“检测机构资质、采样过程视频、检测报告全文”,甚至邀请家长代表全程参与检测,最终用“透明链”化解了信任危机。

此次自贡事件,不妨借鉴这一经验:公开检测机构的资质、采样的具体步骤、关键指标的检测标准,让家长“看得见”调查的每一步。

二、“个案处理”是起点,“制度补漏”才是根本

通报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的表态,回应了公众对“追责”的期待。但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次事件补上校园食品安全的“制度漏洞”。

比如,“食材配送”环节的监管空白。此次争议发生在“配送时”,说明问题可能出现在运输或存储阶段——是供应商的冷链运输不达标?还是学校接收时未严格验货?

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学校食品采购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学校需对每批次食材进行感官检查、温度检测”,但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若能在配送环节增加“双签验收”(供应商、学校、家长代表三方签字确认),或安装“冷链运输监控系统”(实时记录温度、湿度),类似问题或许能更早被拦截。

再如,“家长监督”的渠道畅通。家长能在配送时发现问题,说明“陪餐制”“家长委员会”等监督机制已部分生效,但仍需升级为“常态化参与”。

日本的“学校给食”制度中,家长可随时申请查看食材仓库、参与采购招标,甚至在食堂“轮岗监督”;深圳某学校则开发了“家长食安小程序”,家长扫码即可查看当天食材的溯源信息。这些经验证明:当家长从“事后抗议者”变为“事前监督者”,问题发生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三、“孩子的餐食”没有小事,教育的底线容不得“侥幸”

此次事件最让人揪心的,是“学校”这一特殊场景。在家长心中,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替家长看住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当“食堂”从“安全区”变为“争议区”,动摇的不仅是家长的信任,更是教育的根基。

教育的温度,藏在细节里。一份安全的餐食,比十次“关爱学生”的口号更有说服力;一次彻底的调查,比百份“食品安全承诺书”更能重建信任。正如网友评论:“我们不怕问题发生,怕的是问题被掩盖;不怕处理过程有难度,怕的是处理结果不透明。”

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让“孩子的餐食”真正成为“最安全的餐食”,让教育的底线,永远筑牢在每一份食材的新鲜里,每一次监督的透明里,每一个责任的落实里,这样才能平息众怒。

为什么学校食堂,会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常发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评论

发表回复